• 注册
  • 好文推荐 好文推荐 关注:681 内容:8998

    【推文】老文重推 |《二零一三》by非天夜翔——长夜已尽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好文推荐
    • 攻城略地

      【推文】老文重推 |《二零一三》by非天夜翔——长夜已尽

      我不知道我认识肥田算不算较早的人,初识肥田 大约是在《我和妲己抢男人》时代,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呆萌的冷幽默和比起女作者来略微大条的文风。但是无论是青涩时代的妲己还是慢慢日趋成熟的主角七宗罪系列,都可以看出肥田良好的文字功底,他对故事总体的把握是非常游刃有余的,也许是受肥田从来都是在草稿上写完一整个故事再发表的影响,故事的主线一般都极其明晰并且结构紧凑,故事很少让人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说的通俗些,结局不会让人有神转折之感即自己扯的话大多能自圆其说——这点大概是很多初尝大长篇的人所头疼的问题,写了前忘了后以及就算记得前也没法顺理成章地自圆其说,把好好地故事拆得混乱不堪,难有水到渠成之感。总而言之,肥田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肥田的识别度也是相当得高,让我觉得非常奇怪的是,肥田这种大条的文风和极具个人特色的文笔居然也写什么像什么,上到上古时期的神器大乱斗,下到现代故事里先婚后爱的男夫夫,都显得立体丰满,充满了鲜活的人性。这也是侧面体现一个作者对文字有极高掌控力的特征。

      当然,肥田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所谓的传递“正能量”。他的文传递给读者的多半是比较积极的情绪和心态。看似简单易行的事情,放在当今确实是很难的。不仅是耽美,包括很多普通传统文学作者也有这个难处,譬如曹文轩在小说后记中提出的那点“如何让当代人感动”的这个命题,因为当代人生活得安逸平静,离苦难稍远,离百分百幸福又有点距离,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便成为一个核心的命题。这就是为什么抗日剧不能总是让我们感动的一个原因,如果连作者都做不到情真意切将心比心,那么高大上的思想便容易变成形而上的形式,观众们因为与那个时代脱节,又因为虚情假期的口号而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基本没有观众愿意看抗日剧了。

      所以,能做到这点确实很不容易,如何让正能量不矫情且更好为人所接受地切实地传递给读者,是非常多作家都想做到的。无论肥田是不是刻意为之,我觉得他的大多数文是做到了这点。

      个人认为肥田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便是《二零一三》,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优势,才让这篇文成为那个末日题材横行的时期脱颖而出的佳作。

      这篇文大致讲述的就是技术宅的刘砚和特种兵蒙烽在末日中打打丧尸谈谈恋爱拯救世界的故事,其中穿插着许多关于小爱、大爱以及家和国的美好情感,人物性格更是各个分明,无论是主角四人还是作为配角的赖杰、闻且歌以及蒙建国,都是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一、 譬如救赎

      闻且歌最后的魔术不知让多少人为他落泪。他用他的魔术做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小弊,让自己成为操控涡轮实验室的人选,他操纵涡轮实验室,看着其余人缓慢浮上海面,自己却长眠于马里亚纳大海沟和他从未说出口的爱和信仰一起——至死,对方也不知道他的心意。

      闻且歌的重生便是在他开枪杀死自己染病的同胞的那一刻。冷静下来的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犯下无可挽回的罪了,愧疚感如影随形,这是他性格的转折点,从这段剧情以后,我们不难看出,闻且歌从此就背上了所谓“罪人”的包袱。

      从宗教上来看,这确实是符合教义的。因为作为人类源头的亚当和夏娃就是罪人,所以人生而有罪,无人幸免。所以人的一生便是要赎罪,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救赎。闻且歌就像是这种教义下的殉道者,只是他的神并非上帝,而是他自己。

      为何说闻且歌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信仰宗教的人,作者借谢枫桦之口说道“哲学在于思,而宗教在于信”,闻且歌的信仰确实另有其人,个人以为闻且歌的角度来分析,谢属于他的精神支柱,而他的神,是他自己。

      何以这么认为。基督教的教义在于“義”,而义之一字,上羊下我,正是由于人类皆有罪,耶稣便降临到时间,成为人类的“替罪羊”。

      闻且歌因为爱和信做出了最后的抉择。因为爱着,所以他要救他爱的人和一切在意的人,因为信着,他要为自己赎罪,谁也不能做他的替罪羊,他只能是自己的神,为自己所犯下的罪。

      就如同那句话“我信缘,不信佛。缘信佛,不信我。”

      这正是人性里最为本真的善意,因为爱,因为救赎,所以选择牺牲自己。他的爱和信都是那么得热烈,他不是为了所谓的全人类,也不是因为形而上的所谓xx主义事业。

      这才是打动我们的根本原因,在当代人性的长夜里,只有本真才是最能感动人的,因为末日,人类恐慌,因为末日,人们丑恶。但是这些都是阳光下的阴暗面,只因为人性中有真和善存在,所以长夜里的阴影就显得分外突出。

      其实能感动读者的东西始终未曾改变,只是那些事情太小,小的现代人都不屑去感动和挖掘。我们感动的根源依然是人性的真和善。末日题材把大环境推到了极致,丑恶也放大到极致。但是同样放大的还有人性的真和善。

      譬如闻且歌。


      二、 譬如爱情

      爱情于人们有很多种,譬如干柴烈火、欲罢不能;譬如青梅竹马,细水长流。譬如蒙烽和刘砚。蒙烽之于刘砚,亦如刘砚之于蒙烽,他们是彼此的亲人、爱人,是一同长大的好友,更是不可剥离的爱人。

      最令我感动的,却不是两人在末世里的相守,而是他们的两次别离。第一次别离,非天夜翔甚至没有正面去描写,只是一笔带过——蒙烽退伍回来,相处过一段以后,两人在他们的出租屋里分了手。而真正切实地写到了第一次分手的情形的时刻,却是他们的第二次别离。在漫天的大雪里,白桦树迎风而长,在农家乐老板和其妻子的坟墓前,蒙烽说 他的妻子死了,可是他自己也活了很多年。然后蒙烽转身,就和那天在出租屋里一样,他伸出手,告诉刘砚 我们分手吧,祝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有你我一样能活着,只是活的好与不好罢了。但是这不好的感觉太过于难受,我不敢也不想尝试。刘砚的苦痛大家都不难体会。而蒙烽的痛苦,却从他这短短两句话中铺天盖地地倾泻而出,我几乎就在这里掉眼泪了。

      因为想要说的话太多而心中的感情又难以割舍,怕说得太多便忍不住动摇,但是别离总要有话别的话语的,只有明知是不可能再见的别离才会像苏子那样“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便装作若无其事的一句“祝你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是不痛苦,只是痛苦和欢欣是一源所出,到了极致,便连话也说不出了。就像是那句话一般于。千万人之中,不早不晚,恰好遇见那个人,千言万语,无话可说,仅能道一句 原来你也在这里。

      所以结局处我还是很没出息地哭了。

      因为他们在黑夜的海上,却没有彼此转身走开,而是紧紧相拥等待死亡。记忆却飞向很远的地方,他们一同长大,一起相爱,然后分开,直到这一刻,他们再也不分开。

      天慢慢黑下去,却也不能让我忘记你是谁。


      三 、譬如结局

      很多人觉得结局是开了金手指的,更好的结局是让他们就此离去。大部分人不愿意看到悲剧,却不得不承认悲剧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快乐欢欣的情感总是相似,而苦难和痛苦的感觉却是各有不同的。这确实是人性中的一种自然反应吧。

      但是肥田的处理却也并不让人讨厌。他自己在访谈中说道,他只是想传达一个类似于好人有好报的情感,他们为彼此为人类付出了许多,那么母星自然会报答他们,所以拯救了他们。

      这也是肥田传递正能量的一个很有力的情节。我们在追求感动和让读者印象深刻的同时很容易忘记朴素本真的道理,从而走入了为了感动,为了升华的误区。

      不是因为毁灭而感动,而是因为朴素的品质,譬如明知不可谓而为之,譬如善有善报,譬如久别重逢。

      正如肥田结局处所言,生命是永恒不息的宇宙,是繁盛而美丽的四季,虽然有时会在灰烬中蒙尘,但是总能从灰烬中发芽长成。

      长夜已尽,人性的黎明即将来临

      而当代人感动的平原上,也不将再是荒原一片

      议事长老
      萌新抱大腿
      谢谢推荐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到底部
    • 实时动态
    • 发表内容
    • 做任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