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来自于我的心理学老师的上课内容,理想的谈恋爱方式就是把谈恋爱分开读,先谈,再恋,最后爱。
每一次读这一篇文,我都在心里默默呐喊:这是我理想的爱情!这是多么符合我恋爱观的爱情!我想过很多次,要怎么样描述这一种爱情,暮然回首,这篇文就是在“谈”“恋”“爱”。
没有人和没有事在彩虹站上相遇,在虚妄的网络上他们谈一切只不谈自己,彩虹站关站后重新开站成为他们在现实相逢的契机,在没有人咖啡馆里,两个理性的人终于愿意向前一步,最后终于握紧对方的手,明白对方就是自己要的那个人。
我把彩虹站时期定为“谈”时期。“谈”是谈恋爱最重要的部分。谈是在交往的初期,双方进行着相互了解,获取信息,把握对方价值观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而谈本身也必须有较高的频率和质量。上千封邮件,没有人和没有事把身上的皮脱掉,点滴相处两人默默把浪漫和体贴安放,爱情不约而来,在这两个人理智又冷静的人面前,缺少一个契机去前进一步。
在现实里相逢咖啡馆时期我觉得是由“谈”转入为“恋”的时期。“恋”是双方在深入了解后开始彼此吸引,感情渗透,难舍难分的一种强烈体验,是深交的标志,是感情升华的体现。没有人和没有事除去了网络上的虚妄,他们依旧感受到对方的合拍,网络是的没有人和没有事并不是另一张披着的皮。在这两个人面前,原本以为没有人愿意跨出一步,没有事能使他们改变现状,即使他们都感觉到在进行“错过”这个动作。好在没有人,愿意跨出一步,没有事,能使他们改变现状,两个人最终没有错过。
爱是谈和恋的结合,是恋的结晶。当没有事通过了没有人的“考验”,选择相伴此生时,我想这时候是“爱”了,屋顶垮了,星星乍现,看着没有人和没有事在咖啡屋和眷村的相处,这种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浪漫,看得人感动得想哭。没有人和没有事的故事,从彩虹站一千多封书信里到最后两人选择在一起,真的就是细火慢炖,像雪日积月累压在屋顶上,有一天屋顶垮了,就能看见满天星星。
作者的文笔带着台湾那种味道,私人又絮叨,温柔又慢热,平淡琐碎的烟火气和自我,又犀利得如同于无声处听惊雷,这篇文的前期很多碎片化的情节和爱情无关,却与人生有关,如果没有一颗静下来的心很容易错过。
因为台湾人的缘故,有些句子的梗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障碍,但并不妨碍文字的有趣程度,文笔看似随意,实际非常细腻,有太多戳人的细节和精彩绝伦的好句。作者非常善于比喻,各种抽象的问题化作一个个恰到好处的比喻,有种通感的感觉。例如他把有些人的情绪阴雨连绵,拖着人往下沉比作命案现场,自己血肉模糊了还让别人吐个半死,这种微微低俗又恰到好处的幽默实在让人佩服。喜欢作者花费大量的文字描写食物,恩,看起来都非常地美味和生活。
即使作者说这是一个没有爆点的故事,但是吸引我的不是剧情,而是作者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是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婚姻的思考。如果单纯只看没有人和没有事的爱情实在太对不起本文的配角,陈海天的“馊妹”梁美莉、还有《不夜城》里的大武,《秋雨微凉》里的阿发和邱天,每一个人活得自在并且有一套自己的人生观,甚至是无关的路人甲,也被描述得相当有趣。生活是平凡而琐碎的,在作者笔下,却没有太多狗血的内容,反而多了几分命中注定的味道,就像被退回的明信片,就像百分之九十五,一切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理想爱情就该没有人和没有事一样,如同了解自己一样的了解你,同时又有一点最私密的空间供你呼吸。百分百太挤了,百分之九十五才有呼吸的空间,但我们之间还有毫无保留的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