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好几年前在限免淘出来的,兜兜转转搁置到现在才看掉,感觉这么些年每看到这个书名就荡起的一点期待都被好好接住了、又想感谢自己的成长,知道应该更加珍惜这样的作者和这样的文字。
比如因为出去看过、更加知道那么早的时候在晋江写完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的不易,又比如它从一开始便在跳出大家对“网文”一概卖点的期待、却又凭借网文才有的优势让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长成完全体。
我是说,它幸好是网文,才能让读者容忍它长成这样。(超大号牛津高阶哐一下砸过来还知道从此要把它翻完、然后选择去做,真的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从我的阅读记录来说,那些写了几百万字的书,内里的时间未必真的走了多久。质量好点的靠高密度的信息或者多人视角撑了起来,其他的通常就被统称为注水。
但什么是水呢。是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或生存所需的柴米油盐,还是人的内心产生质变之前的日夜铺垫?是老的小的唠叨吵闹,还是兜兜转转最向往的永远是最初的家?
这书我看得慢,差不多一个月吧。期间反复怀疑它莫非比诡秘还长、正是因为自己是在以之前吃快餐的姿势喝水,但到底一直看下来了,也是因为这水的滋味一时一变。
就像在一条详情未知的路线驾车,有漫长的平地和单调到不爽的景色,但往往在意料外的时刻就进入了重重弯路、一重惊险一重刺激,从事态的展开到当事人的处理余波都抓人眼球。
只能说,前面的平路像极了我们拼命忍耐的生活、不、它就是会让我们投身于文字幻想的世界的生活,所以才容易让我们多加挑剔。但那毕竟还是只是文字,所以我们又能够相对轻松地从中思考自己的处世态度,而较少地感到被冒犯。
但无论如何,只有抱着不是来看噱头的觉悟,才能从中看出那种噱头。
我知道很多人因为不想看见生活才一头扎进网文,但很遗憾,往这边来会叫你再次直面生活。这边都是勤恳耕耘与踏实做事,也从不省略起飞前漫长的蓄势。如果说“现实的网文”写出了我们这个世界里或明或暗的运转规则,那我管这本书叫“真实的网文”,因为它写的是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发生过的事、甚至能让我这样的年轻人想起自己。
故事从山沟里、贫穷的柳家岭中一个人的出生开始,也从一些死亡中开始。那个本来只想验证一下刚出生的小孩是不是真丑的柳侠一夜长大,承担了养活这个小瘦猫儿的责任、也开始与古老的“丧门星”忌讳反复对抗。就此,一趟让人从角色姓名对应困难到轻松排列年龄辈分高低的平凡之旅启程,伴着这庞大的字数,那些反复出现和簇新萌发的浓厚情感总是不由自主令人沉迷、进而推己及人。
比如每个柳家小辈恋家的态度和行动就令我常常去想,子女在什么样无可妥协的情况下,才会去与家人切割呢。发生在柳家岭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生养我们老一辈的那片土地、照见在此基础上才被培育出来拥有更进一步机会的我们。
而这片土地里的时代局限性也被很好地照了出来,归根结底,传宗接代而已。
这个年年申请救济粮的地方、让孩子们的野望写在作文里会被嫌弃立意太低的地方、被称作文明之外的地方,生出什么样的刁民都不奇怪,但偏偏出了立身持正的一家人,本身已够奇怪、一笔一划中的刻苦也已足够制造所谓爽点,作者偏偏还要小辈里再生几个大逆不道的去挑战传统纲常。
于是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无数评论觉得这样的感情已足够亲厚、没必要再往前一步。
但在我看来,这就是误以为一切只是作者的安排,误以为自己只是无法接受这个质的量,其实与那种刺眼的“别明着把两人做|爱写出来辣眼睛”的评论一样,都是不愿意直面自己“会被挑战”“被挑战了”的现实而已,其实还不如人家的长辈。
当然咯,并不是说非得喜欢所有人,而是通过对这些人本身、对他们的某些选择的喜恶,再次理解了为何会对一些朋友又爱又恨,又为何总是无法(不)原谅某些人。
比如对猫儿这么多年都写不满作文规定字数,本人真的看到一次血压上来一次。有时候也会秉公判断这孩子哪里做得实在过火,但一概影响不了我对他的“好孩儿”判定。
而在这样那样的与自己较劲的拉锯过程中,我还品到自己在每个微小时刻产生巨大患得患失时的失控本身的某些合理之处,也因此感到身上的一些毛刺被安抚、抹平。
我所感动的是,每当自己快被说服“亲情如此,退让何妨”时,那曾因“为你好”而竖起的墙、总是又因“盼你好”悄悄拆掉,并且对你如此、对他亦然。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服帖?基本上所有当下感觉“哪里不对”、“事情不该是这样”的地方,后来都慢慢看到了改变。倒也不是觉得这里可不好,就是在其他的人和其他的文的看法角度中练出来了,开始预设,可能谁会觉得这里缺了什么东西……又觉得仿佛是在仪器上跑色谱柱,出来的图跟你波峰波谷玩心跳、理应有所预料、却总被狠狠插一刀。但是,或早或迟地,它们也都忽悠悠落地了。
我还想讲一点关于自己看到柳大哥为猫儿讲的二百五十多字时就知道这书很中看、在柳侠求学中二十七八章时的抗争中哭到颤抖于是知道这书得看完的事,但下次吧。倒是你们当发现这些没什么好看时也就知道我上面的话要听几分了。